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运营文库 > 正文

生产车间7s管理(生产车间7s管理规范)

2024-02-17 10191 0 评论 运营文库


  

本文目录

  

  1. 7S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2. 车间7s管理中的素养指的是什么
  3. 生产车间7s管理制度
  4. 七s管理内容是什么

一、7S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7S”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和速度/节约(speed/saving)。具体各个“S”的要求如下:

  

把要与不要的人、事、物分开,再将不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处理,这是开始改善生产现场的第一步。其要点是对生产现场的现实摆放和停滞的各种物品进行分类,区分什么是现场需要的,什么是现场不需要的;其次,对于现场不需要的物品,诸如用剩的材料、多余的半成品、切下的料头、切屑、垃圾、废品、多余的工具、报废的设备、工人的个人生活用品等,要坚决清理出生产现场,这项工作的重点在于坚决把现场不需要的东西清理掉。对于车间里各个工位或设备的前后、通道左右、厂房上下、工具箱内外,以及车间的各个死角,都要彻底搜寻和清理,达到现场无不用之物。坚决做好这一步,是树立好作风的开始。日本有的公司提出口号:效率和安全始于整理!

  

整理的目的是:增加作业面积;物流畅通、防止误用等。   2、整顿

  

把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定量、定位。通过前一步整理后,对生产现场需要留下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以便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之物,在最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最简捷的流程下完成作业。

  

整顿活动的目的是工作场所整洁明了,一目了然,减少取放物品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保持井井有条的工作秩序区。 3、清扫

  

把工作场所打扫干净,设备异常时马上修理,使之恢复正常。生产现场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灰尘、油污、铁屑、垃圾等,从而使现场变脏。脏的现场会使设备精度降低,故障多发,影响产品质量,使安全事故防不胜防;脏的现场更会影响人们的工作情绪,使人不愿久留。因此,必须通过清扫活动来清除那些脏物,创建一个明快、舒畅的工作环境。   目的是使员工保持一个良好的工作情绪,并保证稳定产品的品质,最终达到企业生产零故障和零损耗  4、清洁

  

整理、整顿、清扫之后要认真维护,使现场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清洁,是对前三项活动的坚持与深入,从而消除发生安全事故的根源。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职工能愉快地工作。

  

清洁活动的目的是:使整理、整顿和清扫工作成为一种惯例和制度,是标准化的基础,也是一个企业形成企业文化的开始。  5、素养

  

素养即教养,努力提高人员的素养,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这是“7S”活动的核心。没有人员素质的提高,各项活动就不能顺利开展,开展了也坚持不了。所以,抓“7S"活动,要始终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

  

目的:通过素养让员工成为一个遵守规章制度,并具有一个良好工作素养习惯的人 6、安全

  

清除隐患,排除险情,预防事故的发生。   目的是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的连续安全正常的进行,同时减少因安全事故而带来的经济损失。   

  

就是对时间、空间、能源等方面合理利用,以发挥它们的最大效能,从而创造一个高效率的,物尽其用的工作场所。

  

二、车间7s管理中的素养指的是什么

素养即教养,努力提高人员的素养,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这是“7S”活动的核心。没有人员素质的提高,各项活动就不能顺利开展,开展了也坚持不了。所以,抓“7S"活动,要始终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

  

目的:通过素养让员工成为一个遵守规章制度,并具有一个良好工作素养习惯的人

  

2、7S活动是企业现场各项管理的基础活动,它有助于消除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类不良现象。7s活动在推行过程中,通过开展整理、整顿、清扫等基本活动,使之成为制度性的清洁,最终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因此,7S活动对企业的作用是基础性的,也是不可估量的。7S活动是环境与行为建设的管理文化,它能有效解决工作场所凌乱、无序的状态,有效提升个人行动能力与素质,有效改善文件。资料、档案的管理,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和团队业绩,使工序简洁化、人性化、标准化。

  

3、7S的具体含义和实施重点如下:

  

⑴、整理(sort)、区分要用与不要用的物资、把不要的清理掉。

  

⑵、整顿(straighten)、要用的物资依规定定位、定量摆放整齐、标明识别。

  

⑶、清扫(sweep)、清除职场现场内的脏污、垃圾、杂物、并防止污染的发生。

  

⑷、清洁(sanitary)、将前3S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执行并维持良好成果。

  

⑸、素养(sentiment)、人人依规定行事、养成好习惯。

  

⑹、安全(safety)、人人都为自身的一言一行负责的态度、杜绝一切不良隐患。

  

⑺、节约(save)、对时间、空间、原料等方面合理利用,以企业主人的心态发挥它们的最大效能。

  

三、生产车间7s管理制度

将工作现场的所有物品区分为有用品和无用品,除了有用的留下来,其它的都清理掉。目的:腾出空间,空间活用,防止误用,保持清爽的工作环境。

  

把留下来的必要用的物品依规定位置摆放,并放置整齐加以标识。目的:工作场所一目了然,消除寻找物品的时间,整整齐齐的工作环境,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

  

将工作场所内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地方清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目的:稳定品质,减少工业伤害。

  

车间环境不仅要整齐,而且要做到清洁卫生,保证工人身体健康,提高工人劳动热情;不仅物品要清洁,而且工人本身也要做到清洁,如工作服要清洁,仪表要整洁,及时理发、刮须、修指甲、洗澡等;

  

工人不仅要做到形体上的清洁,而且要做到精神上的“清洁”,待人要讲礼貌、要尊重别人;要使环境不受污染,进一步消除浑浊的空气、粉尘、噪音和污染源,消灭职业病。

  

努力提高员工的自身修养,使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和作风,让员工能通过实践7S获得人身境界的提升,与企业共同进步,是7S活动的核心。

  

重视成员安全教育,每时每刻都有安全第一观念,防范于未然。目的:建立及维护安全生产的环境,所有的工作应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

  

就是对时间、空间、能源等方面合理利用,以发挥它们的最大效能,从而创造一个高效率的,物尽其用的工作场所。

  

(1)工艺过程,即直接改变劳动对象的性质、形状、大小等的过程,它是生产过程的最基本的部分。

  

(2)检验过程,它是产品形成的必要环节,检验不创造价值,却要花费成本,所以检验过程越少越好。

  

(3)运输过程,即劳动对象从一道工序向下一道工序转移的过程。

  

(4)自然过程,指处于自然力作用下完成自身性质的过程。如酿酒的发酵过程。

  

(5)加工等待过程,指下一活动不能连续进行所发生的停留与等待。

  

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包括:

  

(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即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处于时间上的连续状态,没有时间间断;

  

(2)生产过程的比例性,即生产过程各阶段、各环节在生产能力上保持按比例发展,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生产过程的均衡性,指生产各环节中生产速度的稳定程度以及各工作负荷的相对稳定程度;

  

(4)生产过程的适应性,指生产适应市场变化而调整生产的能力;

  

(5)生产过程的平行性,即加工对象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平行交叉作业。

  

四、七s管理内容是什么

1、7S管理内容是整理(sort)、整顿(straighten)、清扫(sweep)、清洁(sanitary)、素养(sentiment)、节约(save)、安全(safety)各因素的合称,用英文的第一个字母缩写组合进行表示而成。

  

2、将生产现场各类物品进行清理,把要与不要的物品区分清楚,无用的物品要妥善处理。“整理”是改善生产现场的第一步。

  

3、目的:生产现场无杂物,改善和增加作业面积,防止物品混放(包括现场油料、器材、文件、资料等)差错造成事故。根据车间现场调查研究,本项目实施结束后,现有现场值班室(候机楼内)可以增加实际使用面积至少30%。

  

4、把经过“整理”的物品合理布置,定品、定位、定量摆放并做好标识。“整顿”是对人和物放置方法的标准化。

  

5、目的:生产现场各类物品摆放整齐,使用、管理便捷,提高工作效率。

  

6、根据调查研究,抽取其中一个工段做出统计分析:每人每工作岗(8小时)平均节约物品寻找次数、询问他人次数为2-4次。调查中发现:工作者在维修工作实施过程中,因他人询问物品摆放地方、规格、有效期等信息而中断工作的,100%的员工表示有过,64%的员工表示经常有。本项目实施后,可以有效减少员工实施维修工作过程中被打断的次数。

  

7、随时清扫,定期涂装,保证值班室工作环境和设备的洁净,清扫设备要同设备的检查和保养结合起来,设备异常马上维修。

  

8、目的:营造洁净的生产现场环境,使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员工处于良好的工作氛围,保证产品质量。

  

9、维护“整理”、“整顿”、“清扫”的成果,保持生产现场物品洁净,同时保持员工形体上、精神上的清洁。

  

10、目的:清洁是保洁工作的表现,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养成随时自觉保持、维护的行为。

  

11、调查结果:车间现有值班室光线较暗,对现场器材、工具的识别标签的目视效果有不利影响,容易引起差错发生。值班室内环境较差,年久陈旧,墙壁上有较多污物。

  

12、养成遵章守纪习惯和立足岗位自我改善的意识,提高员工自身素质。

  

13、目的:确立员工在生产现场管理的主导地位,实施自我管理,培育主动积极向上的精神。

  

14、方法: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规章制度,纳入绩效考核。

  

15、合理利用现有设备,节能降耗,提高劳动效率。

  

16、目的:提高员工对整理、整顿和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意识,从点滴做好增产节约。

  

17、搞好员工安全教育,注重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卫生安全,重视预防,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

  

18、目的:减少生产过程中各种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保证员工的身心健康和企业财产的安全。

  

19、“7S”班组生产现场管理,从生产过程动态管理系统的角度反映了“核心因素”、“环境因素”和“目标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融合的关系。

  

20、“7S”管理,突出“核心因素”——“人的因素”。高素质的员工是“7S”管理的核心,是生产现场的第一因素,是所有因素的动力源。它注重员工立足岗位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改善意识的培养,通过全员参与、体现团队精神的班组活动载体,进行生产现场的岗位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环境因素)。整理使各生产基本因素由无序状态开始向有序的状态变化;整顿使系统处于相对静止而有序状态;清扫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的过程;清洁为系统动态下稳定的保持。这些静态控制的环境因素营造出一个氛围,调整员工的心态,提供有序的自我约束保障。通过信息传递和有效整合,使动态的管理达到生产各要素最优的和谐运行,成为实现管理目标因素(节约、安全)的基本保证。管理目标因素本身也具有环境因素的成分,凸现的是动态生产过程管理系统的效果。

生产车间7s管理(生产车间7s管理规范)


复制成功